微信之父張小龍高爾夫奪冠:爲什麼有些人,幹什麼都能成功?

10月7日,在歐巡賽-登喜路林克斯錦標賽中,微信之父張小龍和中國職業高爾夫球手李昊桐配對,以低於標準桿35杆的成績,贏得了職業-業餘配對賽冠軍。


一向以冷靜自持而著稱的張小龍也打破慣例,在朋友圈裏刷圖慶祝,並且在每一條祝賀他奪冠的發言下面點贊

知名自媒體人和菜頭表示,微信上線7年以來,除了最早的三個月,前天晚上大概是張小龍和其他友鄰在朋友圈互動最多的一晚。


張小龍爲什麼對這次比賽如此在意?因爲登喜路林克斯錦標賽是高爾夫業餘愛好者所能取得的最高榮譽,也是中國人首次在這項比賽中奪冠。

賽在高爾夫的起源地蘇格蘭聖安德魯斯老球場舉行,在如此神聖的地方奪冠,哪怕對於職業選手而言也是一生之中的巔峯時刻。


在此之前,張小龍因爲做出了騰訊的王牌產品微信和qq郵箱而被人稱爲中國最偉大的產品經理,如今又因爲業餘打高爾夫而刷屏朋友圈。很多人不禁要問,爲什麼有些人,無論做什麼都能成功?

1、始於興趣,終於堅持

張小龍刻意練習長達7年

2011年,張小龍突然對高爾夫發生興趣,並陷入狂熱狀態,剛開始練習時每天去球場打掉400個球。不僅自己熱衷打高爾夫,張小龍還鼓動身邊的所有朋友去打高爾夫。


好友和菜頭表示,不論是誰陪張小龍去打球,他都對朋友們的球技讚不絕口,臺詞全都一樣:XX,我可以確定,你就是個高爾夫天才;XX,你的動作非常標準,我看到了你的潛力。


就這樣,張小龍騙了一堆人和他打球,不到一年就已經超過了身邊的大多數朋友。幾年以後,張小龍就不再滿足於業餘時間訓練,將練習時間改爲上午下午連續作戰。


這一練就是7年。就像馬雲喜歡練習太極,並從太極中悟出企業經營之道那樣,張小龍在練習高爾夫的過程中也從中領悟到了人生的真理。


不僅如此,作爲一名業餘選手,他的球技已經讓他成爲不容職業選手忽視的高手,張小龍的身影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全世界各地職業球手身邊。


始於興趣,終於堅持,7年刻意練習終於問鼎冠軍,背後的祕訣是什麼?

好友和菜頭在其文字裏透露出了答案: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是佛羅裏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 K. Anders Ericsson 提出的概念:

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


這些小任務必須是受訓者正好不會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學習掌握的。完成這種練習要求受訓者思想高度集中,這就與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帶娛樂色彩的練習完全不同。


張小龍學打高爾夫就是如此。他從每天去球場打掉400個球開始,漸漸掌握一些技術後開始請教高手,並且喜歡在羣裏和朋友們分享打球技巧,他做的都是有目的的練習。

入大量時間精力,加上正確的方法和深度學習能力,將知識技能與原有的經驗關聯起來,是張小龍能夠跨界成功的關鍵。


2、爲參賽40小時不睡


韓寒終於證明瞭自己賽車手的身份

10月5日,由韓寒執導的賽車動作喜劇《飛馳人生》曝光了先導預告片,目前定檔2019年大年初一賀歲片,引起了粉絲們的狂歡。


因爲作爲新晉導演,有別於前兩部影片《後會無期》《乘風破浪》,《飛馳人生》中包含很多賽車元素,而賽車正是韓寒的最愛。

18歲那年,韓寒用《三重門》的100多萬版稅改裝了他的第一臺賽車,開始正式接觸拉力賽。2003年,他第一次加入了車隊,北京極速車隊收留了他。雖然這支車隊沒有任何贊助商,但是他很開心成爲了職業賽車手。


賽車是個燒錢的運動,改裝需要高昂的費用,參賽費也是自己出。作爲新人,爲了能維持自己的開銷,韓寒燒光了所有的版稅去練車,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賽車上。


在最辛苦的2004年,由於所在的車隊退出了拉力賽,連維修都沒有了支持。比賽前兩天,他用自己的版稅去修車,修了整整兩天時間,整整40個小時沒有睡覺。但他從未輕易放棄。


賽車是韓寒從小就喜歡的事,他想要像崇拜的賽車手那樣開車。那時候在他的心裏,一切都要爲賽車讓道,卻總有人以爲他只是玩票。人們更多的是把他當成一個高中輟學、不務正業的“作家”。


這種情況持續到2009年,直到韓寒加入了斯巴魯中國拉力車隊,拿下了拉力賽和場地賽的雙料年度總冠軍。人們纔開始注意到這個80後的實力賽車手。


因爲這兩個年度總冠軍,任何一個在賽車界都是統治級別的。直到今天,中國賽車界都沒有第二個人,能在同一年拿下拉力賽和場地賽的雙料總冠軍。


從那以後,韓寒的人生彷彿開了掛,不斷拿賽車冠軍,不斷出新書,電影票房過10億成爲知名導演……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不會開賽車的作家不是好導演。如果中國將有一部出色的賽車電影,我想韓寒是唯一一個能完成它的人。


3、不滿足國內特效水平

謝霆鋒自己開公司,年盈利3.7億

打開謝霆鋒的百度百科,其中的標籤,除了歌手、演員、音樂創作人、製作人、主持人,還有“青年企業家”和“PO朝霆創始人”。自從出道以來,他在音樂與影視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在商業上的發展同樣不可小覷。


剛出道那幾年,當時國內的特效製作水平很低,很多著名的歌手都是將自己的MV送到國外專業公司去加工的,謝霆鋒也不例外。


但之後謝霆鋒與國外的公司發生了矛盾,這讓他很不滿,於是和父親商量自己創辦一家專業的特效製作公司。他在香港西環租了一層樓開後期製作公司,主打影視特效處理,這個公司就是Po朝霆。


要知道當年拍電視劇和電影都是靠道具來呈現效果的,很多劇都沒有特效。眼光獨到的謝霆鋒意識到這一點後馬上行動,從國外引入先進的機器,找了一個團隊來打理業務。2009年後,又在上海、北京開設分公司。


後來的結果也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自2012年後,Po朝霆公司每年的盈利能達到3.7億,謝霆鋒賺得盆滿鉢滿。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PO朝霆成爲了中國頂級的特效公司,每年大部分的國產電影的後期製作可能都出自於謝霆鋒的這家特效公司。後來數字王國收購了PO朝霆,謝霆鋒搖身一變成爲了數字王國大中華區主席。


這些年,我們聽到很多明星跨界創業的故事,看起來似乎沒那麼難,因爲我們總把名人創業想得太容易。


一開始,謝霆鋒買二手機,買錯了機器,花了一大筆維修費;然後,又遇上產業轉向數位的過渡期,先前購置的設備全爲底片而來,讓他傻了眼。


另一方面,他怕自己的“名氣”影響公司正常營運,在幕後當隱藏老闆長達8年,默默在後面幫公司找案子、牽線,名片上掛着的是“茶水部主管”。


直到2012年,他被全球排名前15名的香港科技大學商管學院納入首位華人MBA案例,受邀赴校演講,他才正式以“企業老闆”的身份出道。


4、裂變創業10家公司

宗毅同時玩遍50個國家

說起宗毅,不熟悉他的人,可能連他的名字也沒聽說過;而熟悉他的人,則是他的超級粉。他成立的芬尼克茲公司,被“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稱爲轉型互聯網最成功的企業。


1970年,宗毅出生於新疆,1992年大學畢業後到廣東一家公司擔任工程師。2002年1月,和合作夥伴創建廣東芬尼克茲節能設備有限公司,開始了他傳奇的創業之旅。


2004年,當時公司還比較小。有一天,宗毅的營銷總監突然離開公司去創業了,不論宗毅提出多麼優厚的條件,甚至股份,都留不住對方。對方在外面成立了一間跟宗毅一模一樣的公司,讓他開始思考如何留住剩下的6位高管。


2005年,芬尼克茲有一個很關鍵的元器件要進口,但找不到合適的供應商,宗毅最後決定讓公司的高管每人拿出5萬塊錢,成爲一個公司的股東,大家重新成立一個公司來做這個項目。


6個高管中,2個因爲不信任而沒有投,四個高管投了二十幾萬,剩下的由宗毅和另外兩個聯合創始人一起出。


錢到位以後,原本預計一年半投產,但實際用時7個月,新團隊就把這個產品做出來了,而且效果不錯。宗毅說,用的是自己的錢,和用老闆的錢,是不一樣的。


這個產品第一年做了400多萬的業務額,但利潤大概有120萬,年終分紅,分了一半,大概六十來萬。爲什麼?就是要讓那兩個人不加入的人後悔一輩子。投入也才五六十萬,首年回報率就百分之百。這事一發生,整個公司都沸騰了。今天這個公司的回報率大概是600%。也就是說,當年入五萬的,現在每年拿30萬。


2007年,宗毅想做一個新項目,需要投資100萬,結果幾個同事一夜之間就湊了220萬,後來新項目又成功了。以此類推,宗毅獨創的裂變式創業一共催生了10家公司,被中歐商學院作爲經典教案。


不僅如此,在創業的十幾年間,他還自助旅行了50多個國家,幫特斯拉建充電站,最終打通了中國第一條電動車南北充電之路,被多家媒體報道。


他有一句名言廣爲傳播: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是我此生看好的最大投資。


5、那些跨界成功的人

都有這4種特質

爲什麼這些已經成功的人跨界以後依然能取得成功?普通人能夠從中得到哪些啓發?


1、對極致的追求

2011年,微信剛剛誕生不久,這個在騰訊內部並不被看好的項目差點胎死腹中,身爲產品經理的張小龍壓力很大。也是在這一年,張小龍接觸了高爾夫,在緊張的開發工作之餘開始練習高爾夫。


即使只是單純的興趣,張小龍也希望能把它做到最好,終於在7年後成了業餘愛好者中的佼佼者。這種對極致的追求,不僅體現在他對高爾夫的態度,也體現在他對產品體驗的追求。


謝霆鋒創辦影視特效公司也是如此。既然國內沒有人能做到國外的先進水平,那就自己想辦法做。爲此他不惜買二手機器進行各種嘗試,想方設法找團隊,爲的是做出最好的特效。


韓寒從小就喜歡賽車,當有機會進入這個領域時,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苛刻。因爲只有堅持把車技磨鍊到最好,先讓自己獲得參賽資格,纔能有更大的發展。


2、強大的執行力

真正的牛人,都有很強的執行力。想做就去做,不會把時間花在糾結向左還是向右走,而是永遠向前走。因爲再強大的焦慮,也會敗給行動力。


當時並不是沒有人意識到電影後期的重要性,但因爲追求更好的後期效果,謝霆鋒在沒有任何經驗的基礎上打算自己做,需要承擔極大的風險。這背後,強大的執行力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韓寒剛開始接觸賽車的時候,沒有車隊願意收留他,好不容易有一個車隊願意收留,也面臨着巨大的經濟壓力。他只能一邊堅持練習車技,一邊寫書賺稿費來養活自己。從2003年第一次加入車隊到2009年獲得賽車冠軍,韓寒堅持死磕5年才證明瞭自己。


很多事情,如果你只是想而不行動的話,那真的會永遠都停留在想象中。當去仔細分析自己的目標,並考慮當前的生活中有那些是你可以改變和努力的,定期去總結和思考如何進一步改善,去行動幾年,目標和夢想纔會離你越來越近。


事情不能等條件具備了纔去做,很多事情不一定有錢才能做到,有錢當然更好,沒錢就多去努力、思考、行動和堅持。


3、堅持死磕的精神


青年作家彭小六曾說:“所謂的牛逼,不過是像傻逼一樣在堅持,最後來了點運氣。”


做任何事都離不開重複二字,但堅持恰恰成爲了很多人失敗的理由。他們已經被所謂的堅持這個門檻給擋在門外了,根本看不到堅持之後還有什麼更光明的前景。


宗毅在創立芬尼克茲之前,有過2次失敗的經歷。1998年10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宗毅參與創建了廣東天元電器有限公司,任研發部部長,不幸的是在2001年,公司停業。


2001年初,和合作夥伴一起再次創建廣東天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停業),任總工程師,第一次成爲公司的小股東;但由於和大股東經營理念不一致,於2002年1月辭職。


這兩次參與創業的經歷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爲宗毅後來堅持創業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經驗,讓他2002年創立的芬尼克茲最終活了下來。


正如俞敏洪所說:一個人,即使沒有任何背景,靠着日復一日的堅持和努力,學會聚焦,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也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4、對能力的遷移


著名生涯規劃師古典在《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一書中說到,人的能力分爲「知識、技能和才幹」三個層次:

知識是最沒有遷移能力的,你讀到醫科博士,可能也不會做麻婆豆腐;


技能通常由70%的通用技能和30%的專業技能組成,遷移性要好一些;

而到了才幹層面,職業之間的界限就完全被打破了。


這就解釋了爲什麼那些牛人能夠輕易地在不同領域之間進行跨界,因爲他們已經通過深度學習達到了某一領域的才幹層面,而這些才幹在其它領域同樣適用,所以只需要花少量的時間熟悉知識與技能就能玩得轉。


但反過來,如果你在一個領域從未達到過才幹層面,當換到其它行業時,只能從底層的知識和技能重新開始,這就非常吃力了。所以,掌握“才幹”尤爲重要。


謝霆鋒本身是演員,主持人,歌手,他在這方面的才幹使得他對後期效果比外行有更深的理解。宗毅前幾年在一線研發的經驗培養了他對產品和技術的理解能力。


張小龍和高爾夫也同樣如此。好的產品需要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高爾夫需要每個細節都要極致才能足夠精確,同時這兩件事又都需要有大局判斷,有共通的層面。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一面,當你想嘗試一個新領域的時候,不妨想想原有的能力是否可以進行遷移。從牛逼的地方出發,拆分出技能和才幹,把他們遷移到需要的領域,就能創造不一樣的結果。


跨界是一件“高手”才能做的事。先做好一件事,做好另一件事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正如越來越火的“斜槓青年”,很多人努力想當,但是他們都搞錯了,斜槓是原因,不是目的,先做好單槓,纔有機會做斜槓。跨界也同樣如此。那些真正厲害的人,不管跨界做什麼都厲害。


請記住,沒有一個真正的高手,是突然牛逼起來的,沒有一個人能夠隨便跨界成功,所有跨界成功都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