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歲誕辰紀念丨深度瞭解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初字公實,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司馬池之子。漢族,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原籍陝州夏縣(今屬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司馬光爲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2019年11月17日是司馬光誕辰1000年的日子,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就讓我們通過幾段故事深入瞭解下他,不止“砸缸”的司馬光。

01

勤奮好學的司馬光


某年鬼節,司馬光隨同母親回夏縣拜訪親人,在叔父司馬沂的牀頭,看到了一塊三寸厚的木板,嬸母告訴他那是叔父的枕頭,爲了早點下地,不睡懶覺,他總是將木板側枕着,木板側翻時驚醒自己,便起牀下地。叔父側板而臥辛勤勞作的精神深深感動了司馬光,也啓發了司馬光。
回家後,他讓人將一截圓木做成枕頭,夜讀十分睏倦後便枕着圓木而臥,圓木滾動被驚醒後,又接着讀書。從此,“警枕”陪伴着司馬光度過了勤奮的一生。
1038年,20歲的司馬光便中了進士,被任命爲華州縣官。這條警枕現存於山西省夏縣祠中。

02

節儉樸素的司馬光


司馬光在洛陽時,好友範鎮從許州來看他,走進屋內,除見到四壁的書架上擺滿圖書之外,別無他物。牀上的被服更讓人感到寒酸,布料早已褪色,補丁連補丁。範鎮深感司馬光太清苦,返回許州後,讓夫人做了一牀被子,託人捎給司馬光,司馬光非常感動,在被頭上用隸書端端正正地寫着:此物爲好友範鎮所贈,一直蓋到去世時。病逝前,他給兒子司馬康遺囑:死後仍穿平時衣服,蓋上這牀被子,啓奏皇帝國家財力睏乏,不要實行國葬,將他的靈柩運回老家,予以薄葬。範祖禹懷着對司馬光的敬重之情,才寫了一篇文章,題爲《司馬溫公佈衾銘記》。
司馬光擔任國子直講時,開封街市繁華,物價很高,司馬光入不敷出,生活窘迫。臨近入冬,有個“樑上君子”以爲司馬光身居高官,肯定有不少金銀財寶,夜晚悄悄潛入司馬光家裏,四處找遍也沒翻出值錢的東西,只好扛走一個竹編衣箱,拿走了他和妻子僅有的衣服和被子。失盜後的司馬光見客沒有衣穿,睡覺不能禦寒,十分發愁,妻子安慰他說:“只要身體沒事,丟了東西以後還會有的。”才驅散了司馬光的滿臉愁雲。
在洛陽工作時,司馬光常常往返於洛陽、夏縣兩地看望故鄉的親人,沿途州縣得知司馬光回鄉,出於對司馬光的敬重,都想招待一番。司馬光千方百計繞過官衙,即便遇到也婉言謝絕。有一次,陝州知府劉仲通打聽到司馬光要路過,因政見相同,很想與他聊聊,便早早派人在路口等候。不久,差人報司馬光繞城而過,快到茅津渡口。劉仲通急忙派人帶着幾罈好酒追至渡口。
司馬光語重心長地說:“我不是要拒絕劉大人的一片好心,但沿途許多百姓連飯也吃不飽,很多人用野菜充飢,我無心享受這美酒佳餚……”此後,再無官衙爲司馬光設宴送禮。
司馬偉國介紹,《宋史》上記載着這樣的事,司馬光妻子去世後,無以爲葬,司馬光只好當了家裏的幾畝地才埋葬了妻子。他不僅個人節儉,還要求兒子司馬康也節儉,《訓儉示康》便充滿着他對後輩的希望。

03

廉潔自律的司馬光


司馬光做官的年代,正是宋朝建國百年前後,朝野苟安奢靡之風盛行。一方面高官大賈揮金如土,一方面國家財政捉襟見肘。司馬光崇簡戒奢,希望以此來緩解財政困難,改變社會風氣。
宋代官員的正當收入,除俸祿外還有一大塊是皇帝的各種賞賜,如郊祭、新皇登基,一次賞賜就相當於甚至超過一年的工資。
嘉佑八年(1063),仁宗駕崩,英宗即位,宣佈文武百官每人進官一等,一切按乾興元年(1022)之標準給賞。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共需1100餘萬(貫、匹、兩)。
另外,兩府大臣、宗室、近臣等,還可以得到大行皇帝的遺物,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數目。司馬光時爲知諫院,四品官,遺賜之珠寶和金帛價值1000餘貫。越往上越多,至兩府大臣,何止數萬!看着分給他的珠寶和金帛,司馬光怎麼也覺得應該退回去,於是上呈《言遺賜劄子》說:如此給賞,“恐非所以遇士大夫之道也”,並帶着同事來到朝堂,準備帶頭將遺賜捐出。可答覆是:“乾興無此例,不準。”他又上申堂狀,仍不準。宰相韓琦等兩府大臣所得賞賜最多,司馬光以爲他們一定會帶頭,而事實卻讓他大失所望,於是再上《言遺賜第二劄子》說,如果羣臣稍有“廉恥之心”,又“何面目以自安?”可惜還是沒有得到一句話的答覆。他只好將所得珠玉捐給諫院作辦公經費,而把金帛送給了舅家。
“陳立就列,不能者止”,是司馬光對待職位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如果你的能力不能勝任你的職位,再美的官也應辭去。司馬光屢辭美官,以氣節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