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 | 冷霜能醒骨,臨窗好讀書

《立冬》

【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
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此時,太陽位於黃經225°,
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

立冬涵義


立,
建始也,
表示冬季自此開始。
冬是終了的意思,
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
中國古代又把立冬作爲冬季的開始。

此時,太陽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冬至爲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冬節氣,高空西風急流在亞洲南部地區已完全建立。此時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對江淮地區降水天氣影響很大。
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溫。

立冬前,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中國北方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

中國江淮地區的“三秋”已接近尾聲,中國江南則需搶種晚茬冬麥,趕緊移栽油菜,中國南部則是種麥的最佳時期。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
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中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爲冬季的開始。按氣候學劃分,我國要推遲20天左右才入冬。

在此時,在北方,正是“水結冰,地始凍”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


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着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起源
立冬是十月的大節,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羣臣迎接冬氣,對爲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卹,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衆抵禦外敵或惡寇的掠奪與侵襲。

在漢族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爲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立冬習俗
天子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立冬是個重要的節日。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羣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後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北方餃子
立冬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纔算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爲什麼吃餃子?因爲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同時,古代認爲瓜代表結實,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


南方熱補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立冬養生

立冬後,天氣寒冷,應以增加熱能爲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冬天是天寒地凍、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因此冬季養生要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要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避免煩擾,以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證充足的睡眠。

後來,立冬習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襲至今的。卜歲霞浦叫“問苗”,這天農民相率到龍首山的舍人宮田祖前卜問來年的豐歉,舉行豐收聯歡晚宴,有些鄉村演戲謝神慶豐收。

冬日修心

立冬之後,土壤開始變硬,蟄蟲冬眠,躲避寒冷。

《遵生八箋》曰:“冬之三月,乾坤氣閉,萬物伏藏,君子謹戒。”

立冬的人生真諦,就是一個字——藏。